说品家居:一部红楼梦,才子佳人看到了的卿卿我我;文人骚客看到了优美笔锋…….;家具依然如此,流传千古的中式家具并不仅仅局限在材美工巧、纹饰雕刻、镶金雕玉,中式家具的结构精彩更令人称妙,只不过隐藏在家具之内,不被人发现而已。
本文转述一篇早期的关于中式家具榫卯结构的欣赏文章,作者罕有的见地让现在一些所谓的专家、收藏者汗颜不已,购买家具、欣赏家具,是要考察、欣赏家具的结构之美的,没有了精巧牢固的结构,一切纹饰雕刻皆为空谈。
目前国内欣赏古典家具的价值标准,基本还停留在对黄花梨和紫檀等硬木材料花纹的审美趋向、造型的比例协调和表面漆面的风化和包浆上,大抵不超过以上三种。这些只是停留在对家具表面的视觉来评判的价值标准,而没有从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哲学思想、军事理论、文学艺术、生活习惯等方面,多视角地分析和研究。虽然古人在《营造法式》 《鲁班经》 《长物志》中有描写木做工艺的论述,但是局限于“材美工巧”上。榫卯结构并没有作为一种科学发明在家具中加以记载。
欣赏中国古典家具的精神,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家具除“材美工巧”之外,真正组成家具灵魂的是榫卯结构。
科学合理性的榫卯设计是它永恒的魅力。中国榫卯的起源可能比汉字还要早。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榫卯技术已经出现在原始先民们居住的木结构的房子中。榫卯是中国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在我们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如同汉字的发明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家具发展规律是传承了传统建筑木结构原理。传统建筑的精华是以无与伦比、错综复杂的榫卯斗拱设计而赋予它生命的。
经典的家具如同建筑的浓缩,让我们更容易体会先民们的智慧。
然而,欣赏家具的榫卯,不像欣赏家具外表造型那样容易,因为它是一种理性、内在、似乎带有一种神秘和抽象符号隐藏在家具中。而且大部分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是隐藏在外表造型之内,古代工匠们留下大量实物资料,但在理论上并没有给我们解释其深邃的含义。笔者近几年在对家具的浓厚兴趣中不断发现,以明式黄花梨为代表的中国文人气质在造型线条上讲究韵律,材料上讲究花纹意向的完美。
而以山西中原地区为代表的软木家具,大漆的自然风化和包浆更具有宋、元高古风格。南北两地的代表性古典家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似隐若现,变幻莫测,成熟科学的榫卯结构。
说品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说品 » 欣赏中式家具,也要看中国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