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西洋的巴洛克家具——家具世界 风格千古(八)

家俱空间 说品小编 12年前 (2011-07-28) 5335次浏览

赵子夫

[编者按]巴洛克文化艺术是16世纪末始于意大利,17世纪和18世纪初遍布欧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的一种艺术潮流。“巴洛克”一词在意大利语中,是奇形怪状、变态之意,在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中,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巴洛克家具风格是在文艺复兴家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却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静止、挺拔、理性的特征,表现为动势感、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追求新奇,戏剧性夸张,把建筑、家具、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欧洲巴洛克家具文化艺术总的趋势是打破古典主义严肃、端正的静止状态,形成浪漫的曲直相间、曲线多变的生动形象,并集木工、雕刻、拼贴、镶嵌、旋木、缀织等多种技法为一体,追求豪华、宏伟、奔放、庄严和浪漫的艺术效果。但是各国又有其独自的特点,意大利巴洛克家具华丽,法国巴洛克家具豪华,佛兰德尔巴洛克家具挺秀,荷兰巴洛克家具典雅,德国巴洛克家具端庄,英国巴洛克家具精细,美国巴洛克家具朴实,西班牙巴洛克家具单纯。从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巴洛克家具文化艺术开始,欧洲已经形成了以法国为中心的家具发展运动。

巴洛克文化艺术是16世纪末始于意大利,17世纪和18世纪初遍布欧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的一种艺术潮流。

“巴洛克”一词在意大利语中,是奇形怪状、变态之意,在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中,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巴洛克艺术风格是在文艺复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却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静止、挺拔、理性的特征,表现为动势感、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追求新奇,戏剧性夸张,把建筑,家具、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17世纪意大利的巴洛克艺术是为封建贵族和宗教服务的。当时的意大利教皇、国王和贵族们在反宗教改革的同时追求着现世的幸福,他们大兴土木,到处建起教堂、宫殿和住宅别墅,这些建筑都以宏伟的规模和富丽的装饰著称于世。而当时的教皇则是巴洛克艺术的最大赞助者,他们的好恶决定着巴洛克艺术的发展,他们每一次权力的更替,都将造成巴洛克艺术的变化。

意大利巴洛克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教堂和宫殿建筑上,它所追求的是把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围绕建筑而兴盛的室内装饰、家具等文化艺术也都在充分利用文艺复兴艺术成果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的教堂、宫殿及宅邸建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动势感,用曲线形式给建筑以动感。巴洛克建筑师把建筑物墙体的造型处理成波状起伏的立面,甚至圆柱也是波动的螺旋形状。教堂几乎都是穹窿式屋顶,而支撑拱顶的墙体上设置了巨大的涡卷形扶壁,为宽厚的建筑端部与狭窄的圆穹顶间提供了有机的联系,并加固了支承,使建筑物的轮廓浑然一体。这种巨大复杂而又庄严的涡卷纹装饰,是巴洛克建筑最明显最普遍使用的特色之一,也更多地应用于家具之中,以至于后人或许已把它作为识别巴洛克建筑和家具文化艺术的最直接的方法。

巴洛克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建筑与雕塑相融合,形成一种庄严豪华、富丽堂皇的效果。建筑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尊大型雕像。建筑物上的圆穹顶、波动性墙立面、突出墙面的圆柱、扶壁柱、人柱像、纪念物雕饰和三角楣等本身就是一个雕塑,甚至建筑室内的连环拱廊柱都是用雕刻的人像来支撑屋顶,这种建筑与雕塑艺术形式的交相融会的巴洛克艺术特征,在当时的家具文化艺术中也有明显表现。

历代建筑文化艺术都是家具文化艺术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源泉,巴洛克建筑艺术上的一些特征如动势感曲线、涡卷装饰、圆柱、壁柱、三角楣、人柱像、圆拱等等部十分广泛地应用于家具中。尤其家具设计往往都是由建筑师为适应建筑和室内装饰来制作的,家具在构成要素上考虑适用的需要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采用建筑形式来创造具有统一整体的家具效果。因此,使家具更多地表现出巴洛克建筑艺术风格特点,并且也深深地影响着以后欧洲各时期的家具文化艺术。

从意大利发源的这股艺术潮流,从一个国家蔓延到另一个国家,尽管有着共同的渊源,但与当地的各种艺术倾向和艺术流派融合起来,形成了带有不同民族色彩和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而正是这些千差万别的艺术形式共同组成了“巴洛克艺术”。

第一节  意大利巴洛克家具

17世纪意大利的新型贵族阶级诞生,王侯贵族的宫殿、邸宅的室内和家具装饰,由于贵族间相竞争,更加强调社会地位和权威性。共同的特点是装饰豪华,它常常利用外形的对比,技艺的精细和效果的豪华来获得较强的装饰性。意大利的巴洛克家具17世纪以后发展到顶峰,家具是由家具师,建筑师、雕刻家手工制作的。家具上的壁柱、圆柱、人柱像、贝壳、莨苕叶、涡卷形、狮子等高浮雕装饰,精雕细琢的细木工制作,是王侯贵族生活中高格调的贵族样式,是家具艺术、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融合为一体的巴洛克艺术,极其华丽、多姿多彩,也影响着欧洲其他国家,尤其以罗马为中心的宫廷巴洛克家具风格直接影响到法国路易14世家具的设计和制作。

一种胡桃木雕刻椅,在17世纪的意大利非常流行,遍及整个意大利。椅子直线结构构成,靠背两个立柱直通后腿,靠背顶端没有横档,中间上下两个弯弯曲曲形档板,上面浮雕涡卷纹饰和叶饰,中间椭圆形镶嵌涡卷叶饰纹样。梯形座面望板下的前腿内也设置上下两个涡卷叶饰纹样与上部呼应。靠背立柱和前腿一上一下雕有同样的叶脉饰,整件家具显得非常统一谐调,但又有深浅两种颜色对比的处理,以及上下方向不同、外形不同的纹饰,又显得生动有趣。这件家具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不适合人使用,上部靠背纹饰使人不能靠,下部纹饰又约束人腿,限制人随意使用非常不舒适。

jjsy-blkjj-ydl-20110914-9

另一件1675年一1700年间制作的胡桃木雕刻扶手椅却是较多地考虑使人舒适地使用。靠背和座面都装上了软垫使人能舒适地享用。扶手波浪形曲线端部以涡卷纹收头。扶手支撑与前腿一根旋木柱设圆球脚,前后腿曲线横撑交织到中间雕一凸起纹饰。深色的木框架与浅色精致织物面料的强烈对比,显得非常典雅、优美。另一件1706年雕刻家完成的宫殿跪凳,这是意大利宫殿里的人用来祈祷上帝时所使用的家具。凳面非常低矮,扇形乌木黑色凳面下前腿雕饰镀金涡卷纹饰,中间涡卷纹饰围绕着扇贝雕饰。高高的靠背顶横档是采用建筑的檐板形式,靠背中间相对两个大涡卷纹S形,卷曲到下面靠背与座面间的横档板,并以两个S形小曲线收尾。靠背横档下雕饰涡卷纹饰、茛苕叶饰及枝叶果实等纹样,两端各有一个侧面展翅天使头像。靠背中间正面展翅天使头像雕塑护拥着枝叶果实。茂盛的果实也许就是用来供奉上帝,展翅的小天使就是表达供奉者单纯虔诚之心,可见家具文化艺术与宗教文化是多么紧密地融为一体。这件宫殿家具黑白分明、直曲相间,既豪华醒目,又端庄有力度之感。

jjsy-blkjj-ydl-20110914-6

另一件1678年一1680年间建筑师制作的柜椅,柜体也就是靠背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建筑,柜体顶端圆穹顶上如同塔尖的人物雕像,以及奔走和腾空跃起的马塑像。三角楣和楣板下四组科林斯柱式象牙雕饰,正中圆拱门。柜门上分割的长方形和椭圆形内部用象牙雕刻图案装饰,下面抽屉面上点缀三个象牙雕花拉手。整个黑色乌木柜体与象牙的白色雕饰,白黑分明,对比强烈,巴洛克的建筑造型引人人胜。座面下的支座则是纯粹的雕刻艺术,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仿佛跪在台座上用后背来撑托整个高大的建筑。构思之巧妙,造型之奇特,装饰之豪华,真是令人赞叹不已。1680年左右在罗马制作的雕刻桌,白色大理石桌面下涡卷纹饰围绕中,两个半坐半倚的男人雕塑,这是雕刻家的艺术创作,金色的繁杂雕饰显得非常豪华。

jjsy-blkjj-ydl-20110914-10

另外一件类似的雕刻桌底座也是雕刻艺术品,从中可见到家具文化艺术与雕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极其动感和豪华的外形,已成为意大利巴洛克家具风格的特点。大理石桌面下一侧两个老鹰雕塑,另一侧是涡卷莨苕叶雕饰。这种莨苕叶装饰是欧洲巴洛克家具文化艺术最普遍采用的纹样,在文艺复兴盛期也常用这种纹样做装饰。据古代文献资料记载,莨苕图案的诞生是直接模仿大自然中的莨苕而来的。雕塑家卡里马可斯正在科林斯,看见了偶然从一个篮子下长出的茛苕,被两者结合的装饰效果打动了,凭着这个灵感创造了科林斯柱头。另一些学者经研究认为,茛苕饰不是新发明的,直接模仿自然植物的图案,而是装饰在历史上不断演化的产物,即古希腊艺术中传统的雕刻棕榈饰逐渐演变为茛苕叶饰。

jjsy-blkjj-ydl-20110914-11

意大利巴洛克时期著名雕刻家安东尼奥,柯苏第尼于1690年制作的扶手椅,其家具的构件是波形起伏的雕饰,充满动势感,前腿用黑人少年雕像制作,腿之间的横撑X形雕饰件和扶手如同扭扭弯弯的树根,扶手与靠背连接处雕饰一坐着的人像。扶手椅座面的边框是黄杨木,座面与靠背都是法兰西丝绒布面料包覆,绚烂多彩的亮丽色调与深红的黑檀木形成强烈对比,笔直的靠背座面与弯曲的构件形成强烈对比,非常生动、豪华。

jjsy-blkjj-ydl-20110914-2

柯苏第尼于1730年设计制作了另一对桌椅。桌是总督客厅的家具,桌的底座完全是雕塑装饰,桌缘及其下面是精密的花草纹样雕饰,四角是人鱼雕像支撑桌面,中间几个小天使雕像,桌面上也是雕刻装饰。与之配套的是为总督设计的宝座,从脚部到靠背都是人像雕饰,极富动感,靠背顶部中央是两小天使雕像护拥着纹章。雕刻部分都是镀金,而靠背和座面则是用深红天鹅绒布包制,金色的桌椅雕像衬托着深红色的座面,金碧辉煌,真是绝美的艺术雕塑,这是典型的意大利巴洛克艺术。1675年罗马宫殿回廊中的一件装饰桌,是木雕镀金装饰,底座较大的叶板涡卷形装饰,和两个不同坐势的人像雕刻,非常奇异、神秘,充满了运动感。家具师、雕刻家制作的这件家具作品,同时更是一件雕塑艺术晶。

贝尔尼尼在圣彼得大教堂中,为教皇乌尔班八世建造了带华盖的祭坛。祭坛的柱身是缠绕成螺旋形的雕饰,柱顶盘的挑檐是二排排有节奏韵律的横饰带,凸凹起伏,精致细密:华盖檐部下的缘饰偏向不同方向,仿佛在微风中摆动,华盖顶部则是雕刻的涡卷纹样及人像装饰。这座祭坛家具也是一件纪念性建筑,宏伟高大,其规模与其周围广阔的空间相吻合,同时它又是一件豪华的雕塑作品,几种艺术形式的巧妙结合,给人以神秘,给人以动感,给人以兴奋,给人以激情,极富感染力,是富丽堂皇的意大利巴洛克文化艺术风格的代表作。

一、 尼德兰巴洛克家具

16世纪发生的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独立为北方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然而南部的佛兰德尔却仍然处于西班牙封建专制与天主教会的控制之下。1620年尼德兰开始进入巴洛克艺术时代。

17世纪佛兰德尔是繁荣时代,它的文化艺术受到追求奢华的宫廷贵族、贵族化的资产阶级和教会团体审美要求的影响,同时又较多地受到意大利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建筑和室内装饰上运用意大利巴洛克的装饰手法,促使当地贵族和富豪们的住宅样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从而也促使家具艺术风格向巴洛克转化。佛兰德尔纯朴自然的民族传统与对巴洛克风格的模仿,使佛兰德尔家具艺术形成了一种既光彩夺目、富丽堂皇,又挺秀单纯的巴洛克风格。

佛兰德尔的安特卫普于1650年制作的一件极其精美的宝石柜,在柜底座支柱前面是镀金装饰的黑人雕像柱,后面则是螺旋形黑檀木支柱,底托板下面是圆球形脚,并用镀金的叶片雕饰包覆。黑檀木柜体表面所分割的矩形和周边用红色木片贴面,并用龟甲镶成典雅的凸凹线,矩形内精致的涡卷茛苕叶雕饰中透出白色的大理石,上面描绘着圣经故事的画面。柜中间雕饰着三个壁柱,科林斯柱式造型,两边的柱身却又变化为螺旋形。柜顶部装饰有女人像和金鱼雕刻,并有破开的三角楣装饰,上横档是空透小巧的连环柱廊。这件家具整体造型是巴洛克的建筑构成特色,却又不失为一件光彩夺目的雕饰作品。是佛兰德尔的巴洛克家具最典型的代表作。

另一件佛兰德尔的宝石柜,是17世纪前期的巴洛克家具,却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的纯朴、强劲的特点。黑檀木制作的橱柜,主要是收藏宝石等贵重物品。打开柜门可见龟甲镶嵌的典雅凸凹线内,描绘了古典神话故事的女神画面,绚丽多彩。柜的底腿是四个较厚实的旋木柱支撑,腿间的横撑是弯曲的X形造型,并设有圆球形底脚。

在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还收藏有一件黑檀木镶嵌柜,这是佛兰德尔于1650年制作的巴洛克家具。柜是上下两层,雕有螺旋形扶壁柱。柜上部的横档则是几条凸凹横线,很有韵律感和立体感。柜门是层层凸凹方形装饰线脚,下面有两个小抽屉,在其两边的半壁柱不在柜体一个平面上,而是外向呈八字形,柜脚是圆球形。整件家具上内收下外撇,非常强劲挺拔、生动典雅,更多地体现了佛兰德尔地方特色的巴洛克家具文化艺术。

三、荷兰巴洛克家具

17世纪前期的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并有比较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其他国家被迫害的异教徒纷纷逃到荷兰避难,许多学者到荷兰著书立说。至1645年荷兰已有6所著名的大学,在荷兰最早出现定期刊物,报纸也逐渐普及,科学技术十分发达。新的文化气氛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荷兰继承了尼德兰民族写实、纯朴的传统艺术特点,并吸收了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其室内装饰和家具文化艺术在17世纪中期便达到了顶峰。

荷兰1670年制作的一件胡桃木小桌,桌面是大理石,底座却是肉色的柔软耳形雕饰。装饰采用自然主义手法,以叶板、花草,羽毛等为主题,涡卷曲线结成豪华的力感强的四脚支撑,四脚之间的横撑,是较大面的繁琐雕饰。整个底座就是—件精美的雕塑作品,是运动的、豪华雕饰的巴洛克风格与地方大自然写实手法相融合的最好典范。

荷兰的拼木镶嵌细木工技术非常高超,在橱柜家具中常采用。两件1690年制作的荷兰橱柜,柜正面是用木材的自然纹理切片,拼成了各自不同的花的造型,做工十分精细,形象非常逼真。前者是在散满花办的底上镶拼成有规律排列的团花:后者四周镶嵌带枝叶的花朵及木材自然纹理切片,在中间柜门的柱式台座上却镶嵌着简·勃鲁盖尔的静物花卉。家具的底腿都是立柱支撑,圆球形底脚,H形横撑,但前者四腿是螺旋形支柱,后者却是方形支柱。家具制作技术、镶嵌细木工技术与绘画技艺融合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荷兰巴洛克家具艺术风格。

在巴洛克时期,“静物画”这种绘画形式得到了发展,至今仍方兴未艾。在室内完成的“静物画”作品早已出现了,但直到巴洛克时期才成为一种真正的绘画种类,这类绘画的奠基人和创新者是意大利的艺术家卡拉瓦乔,但却在荷兰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简·勃鲁盖尔的“静物画”描绘的是插放的鲜花,这幅作品在色调和构图上都借鉴了日常生活,表现得细致入微。那强烈的色彩、逼真的形态,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使人仿佛闻到了花的芳香。荷兰的家具师则运用大自然主义写实手法将这件静物名作表现于家具之上,使家具也具有了生命力,非常浪漫而又华美。

拼木镶嵌细木工技术在椅子家具上也得到应用。17世纪后期荷兰的一件椅子,靠背是由透空的曲线构成,中间是花瓶形背板,两边纤细弯曲的立柱交织到顶部,靠背表面用拼木镶嵌花纹做装饰。椅腿采用了弯腿瓜球脚,四腿之间用H形横撑连结。

17世纪后期,荷兰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使巴洛克初期严肃的造型得以逐渐演变为更加优美生动的形式,特别表现在椅子造型上,采用了中国的弯腿虎脚形式。

1685年法国南特赦令(1598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在南特城颁布的宗教宽容法令)废止后,法国宫廷建筑师和地方建筑师及家具师纷纷逃亡于荷兰,并把法国巴洛克家具艺术风格带人荷兰。家具装饰采用茛苕叶饰、涡卷纹装饰、植物叶板透雕装饰、女人像柱脚桌、透雕椅子靠背,椅和床的座面采用金银刺绣的豪华织物,流行法国华丽的巴洛克式样。

荷兰1700年制作的两件椅子是受到法国巴洛克风格影响的代表作。一件椅子的靠背是繁复的涡卷茛苕纹透雕,高靠背的外形波状曲线构成,框架顶部拱形两边以涡卷纹转角顺势而下到底角又是一莨苕涡卷饰收尾,下面横档也是一拱形。框架正中上下是正面莨苕叶饰,与周边的侧面茛苕叶饰相辅相成组成了精密的透雕靠背装饰。座面是华丽的织物并加以流苏。旋木四腿间横撑雕饰拱形装饰与上部雕饰呼应,整件家具庄重、豪华,象征着权威性。

另一件荷兰制作的胡桃木雕刻椅,座面软垫构成,而高高的靠背却是木框架藤制编织心材。圆拱形靠背顶部外沿雕饰涡卷茛苕叶饰,框架内沿靠背曲折线边缘雕饰涡卷莨苕叶饰,靠背下横档以涡卷形对称构成圆拱形,中间和两角也雕饰涡卷莨苕叶饰,与上端拱形相呼应。

靠背与后腿连接处是一个变形的爱奥尼克柱式。后腿和前腿部是蜜瓜式旋木腿,腿间横撑S形曲线交织于中间凸起处雕饰一个小尖塔,底座构成与法国巴洛克椅类家具造型相似。家具端部涡卷莨苕纹装饰是典型的荷兰特点。藤材则来源于东方。整件家具显得轻巧、高雅,融进了荷兰纯朴的民族特点。

二、法国巴洛克家具

1689年一件雕刻镶嵌桌,底座受法国巴洛克家具影响,雕刻得非常豪华。四角雕饰羊头顶着桌面,顺势内弯而下至底托板以涡卷饰收尾,又雕有小天使像。托板中间也雕有一坐着的小天使像,周围悬饰花,果实之类,非常豪华,桌面则镶嵌阿拉伯的藤蔓叶饰、花鸟人物等精致的图案,极其华美浪漫。

另一件荷兰接见厅礼仪用的四柱床则非常豪华。床上华盖顶部是波浪曲形构成,床头波浪曲线构成至中间有一尖塔,下面也是小尖塔相呼应,顺着波浪曲线边框雕饰涡卷纹。床头内用有节奏排列的菱形纹饰,整个白色地面上黑色线装饰,非常独特。周边悬挂的天鹅绒幕帘白色底上红蓝黄花纹图案、涡卷叶饰非常华丽,反映出巴洛克的丰富颜色特点。1661年法国路易十四开始亲政,这位欧洲君主专制政体中最有权威的皇帝,自称为“太阳王”,提出“朕即国家”,国王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路易十四对艺术非常重视,以其意旨为准绳,使法国艺术显示出巨大的变化。

17世纪后期,法国受到意大利和佛兰德尔的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也进入了巴洛克时代。并且,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移植和培育,这种艺术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独特的法国巴洛克,并成为欧洲的巴洛克艺术发展中心。路易十四在离巴黎15公里的郊外修建了凡尔塞宫殿。这种体现法国巴洛克艺术辉煌的凡尔塞宫,其建筑风格是巴洛克与古典传统的融合,既堂皇又严肃。而宫殿的室内装饰却是金碧辉煌,庄严宏大为欧洲之冠。国王把各地大贵族都宜召进宫,让他们侍奉王室。并且每日都在宫中安排各种祝宴庆会:入夜则几千支蜡烛把凡尔塞宫中的镜厅照得雪亮,使人仿佛置身于仙镜。镜厅是具有无限延长性的大空间,这种大厅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法国巴洛克建筑室内形式。镜厅有拱状的天花板,上面有雕刻、绘画等丰富多彩的喷漆镀金装饰:壁面有壁柱,柱身是大理石镶嵌:上檐部横饰带是成对柱头和精细的纹样浮雕、凸凹线和轩蛇腹装饰。右侧是连环拱形镜子,左侧是通向各个房间的敞开式连环拱门,使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入口。宫中还有“战争厅”、“和平厅”等等,这类大厅是凡尔赛宫中最雅致、最堂皇的部分。在巴洛克时期,这种大厅如同其他许多房间一样,到处都描绘着梦幻一般的图景,栩栩如生的画面,布满了大厅的各处,这种建筑、雕塑、绘画等几种艺术形式的交相融会,也是法国巴洛克风格特点。

法国的巴洛克家具一般被称之为法国路易十四式家具,这时期的家具主要是宫廷家具,大多是精致华丽的雕刻,以及精巧的镶嵌细木工艺和青铜雕饰镀金银,非常生动豪华。推动法国路易十四式家具风格发展的艺术大师有查里·拉·布尔、简·拉·包特和安得列·查里士·鲍里,尤其是拉·布尔是法国路易十四式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奠基人。他曾于1642年至1645年赴意大利罗马学习,吸取意大利巴洛克艺术营养,研究装饰艺术。

回国以后,他担任首席宫廷画师,领导美术学院和葛布林缀织厂。1660年开始为王室担任装饰设计工作,把缀织厂,家具作坊等集中起来,改成了专为凡尔赛宫生产室内装饰用品的工厂。拉·布尔招聘了意大利著名的木工技师、镶嵌细木工技师、木雕宫廷技师,从事宫廷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将几种技术相交融会,建立了在古典主义艺术基础上,从意大利巴洛克艺术汲取营养的宫廷风格和贵族样式。据记载这个工厂拥有铸铜师、机械工、铂工专门技师上百名之多。

1、椅类家具

路易十四时期的椅子,都是当时宫廷及贵族的旅馆、邸宅的前厅和客厅所留下来的古典家具。这些椅子精雕细琢,非常讲究、非常高贵,供统治阶级享乐。宫廷中使用的椅子有详细规定,表示不同的地位和身份。路易十四式椅子木构架都是雕刻制作,多采用山毛榉和橡木,但遗留下来的胡桃木椅子却很稀少。椅子底脚或是有力的方形栏杆、或是椭圆形旋木雕饰、或是曲腿,带有凹槽、花叶饰、带枝树叶等浅浮雕装饰。底脚横撑为X型或H型。靠背和座面用华丽的葛布林织物包面。靠背高高的,象征着地位和权势。路易十四时期的扶手椅,一般在笨重的靠墙桌旁使用,所有木构件都是雕刻装饰。强有力的栏杆腿上,有方形和蜜瓜形,布满了浮雕纹样,底腿横撑由腿部扭曲交织到中心,连结成X形;带凹槽的弯曲扶手,由靠背处向前顺势而下,与座面前部的扶手支撑柱连为一体,成为一个涡卷形,有很强的动势感。座面和靠背是华丽的葛布林织物包面,整件家具庄严、厚重、豪华,表现了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和权势。路易十四时期宫廷中公用坐具,常为贵妇人使用的小凳,是非常有个性、有特点的家具。底座可折叠支架,是精致、严格的雕刻装饰,葛布林织物包覆的座面下缘饰以流苏。整件家具豪华、轻巧、精美。在1973年拍卖时价值高达13万法郎。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后半期,出现了非常罕见的安乐椅。椅的四腿和扶手支撑都是S形,并带有凹槽,腿底端处以涡卷纹收尾,腿间的横撑也是曲线的X形装饰。高靠背顶部为半圆形,两边附加以“耳状物。,一直连向扶手,并与靠背,座面同样覆以葛布林织物包面。这件安乐椅华丽。秀美,舒适,是巴洛克时期向洛可可时期过渡的家具作品。

葛布林织物是一种缀织物,也就是在绣花底布上刺绣的一种装饰织物,大量用于家具覆面。这种织物非常结实,色彩也很鲜艳,并且长久地保存而不变色。有的椅子造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华丽的缀织物包面,使家具倍加亮丽,增添光彩。葛布林缀织工厂是1630年左右亨利四世时从王宫至哥布林街一带设立的,制造所谓的“绒缎”天鹅绒。1662年路易十四时期由拉·布尔创立的葛布林生产缀织物。

1、桌类家具

法国路易十四时期有写字桌和靠墙桌。这类家具往往是木雕镀金,雕刻涡卷纹、莨苕叶饰、扇贝花饰、人物像等装饰,非常豪华、庄严,显示出统治阶级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

jjsy-blkjj-ydl-20110914-3

1685年制作的一件典型的法国路易十四式写字桌,栏杆式支脚,四脚间横撑,涡卷形曲线交织到中心,并以涡卷纹收尾,形成X形,望板下两腿间悬挂着精致的透雕装饰。桌底架的雕饰多是以莨苕叶和涡卷纹为主题。桌望板横饰带上雕饰着精美的二方连纹花饰,桌面则是大理石。这件雕塑家具作品非常精密,豪华、庄重,富丽堂皇,是难得的珍贵、出色家具。

还有一件路易十四时期的写字桌,是来自巴黎旅馆的家具。这件家具比较例外,是用女人像柱作为桌的前腿,曲线横撑交织到中心处是两个爱神小天使雕像,桌后腿也是两个小天使雕像柱。整件家具是一件大型雕塑作品,其造型豪华和出众,非常适合贵族阶级的身份和地位。

jjsy-blkjj-ydl-20110914-13

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室内中还广泛流行一种靠墙桌,更是一种精美的雕饰作品。一件橡木制小靠墙桌,支腿是S形曲线,上端是男人头像雕饰,下端以涡卷形雕饰收尾,两腿间连接中心雕饰着扇贝纹样。桌望板中间两个涡卷莨苕叶护拥着女人头像。这件家具制作严格、精细:体积小,显得很轻巧。在装饰处理上用传统的对称、柔顺曲线、带枝树叶和涡卷莨苕叶饰等等,将古希腊装饰艺术与巴洛克艺术风格融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独特的家具形式。这种墙壁承托被嵌在墙上的镜子下面,用来放置花瓶、小雕塑、挂钟等小物品。

家具吸取了古希腊装饰艺术,是精雕细琢的木雕刻。这件雕塑作品完全汇集了18世纪路易十四风格的一系列独特的装饰艺术:中间是一个男人头像雕塑,头上戴着具有装饰风味的涡卷饰帽子,两旁是神话中带有鹰头、鹰翼的怪兽雕饰,卷曲的兽身顺势而下,却是莨苕叶饰涡卷纹收尾。人头像顶部的涡卷纹向两边甩下带枝树叶,一直卷曲到鹰翼下的涡卷纹处,下面柱台内雕饰扇贝纹样,涡卷莨苕叶饰围绕。这件高41cm的小靠墙桌生动、精美、豪华,是家具艺术和雕刻艺术融合于一体的最好典范。

jjsy-blkjj-ydl-20110914-5

17世纪后半期,大量出现一种被称“Mazarin”的家具,这是一种有8个支脚的写字桌,最早大约在1642年前后就出现了。“Mazarin。的名字来源于19世纪法国的一个著名的图书馆藏书楼。在1 7世纪后半期,被称为Mazarin写字桌的伟大时代是法国巴洛克艺术中一种独特的家具风格,一直到路易十四时期的1715年这种家具便消失了。“Mazarin”写字桌家具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8个扶垛式的支脚,并且还带有抽屉。1 7世纪中期的一件Mazarin写字桌,是一件尺寸较小的写字桌。桌的支脚是直杆横撑连接,中间一总横撑与两边横撑连接。整件家具是在深色的底上镶嵌黄檀木装饰纹样,有菱形、长方形,莨苕叶等纹样,用线严格、精细。周边纤细的镶嵌装饰带,非常典雅、秀美。桌面下有节奏地排列着几个小抽屉。最出众的是桌面上设置的二层阶梯式的小抽屉,四组抽屉的边角是圆形,三条精致的横饰带把抽屉连为一体。这件17世纪中期的家具,还具有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精湛、和谐、华美的风格,并且具有较多的人情味。17世纪末期的Mazarin写字桌,则是较生动的巴洛克家具风格。底脚横撑变成了X形,横向的横撑取消。家具的表面镶嵌花饰纹样,非常丰满、豪华、生动,很有特点,激动人心。Mazarin写字桌简直就是一个运动的小建筑。

家具是由波浪形曲线的构件组成,底腿是S形,横撑是X形,抽屉面是波状形,桌边框是外向120。角的波状扶垛,桌面也是波状形边缘。这件家具最引人注目的是抽屉上的镶嵌装饰,在黄檀木的底上,镶嵌几个别致的茉莉花图案,既为家具带来了魅力,又可作拉,手具有实用功能。还有一件装饰更丰富的Mazarin写字桌。隋致的镶嵌工艺是采用玳瑁,象牙、铜和彩色木片来装饰抅,更是光彩照人、振奋人心。1977年,这种写字桌家具出售价竟达到140万法郎。

2、柜类家具

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橱柜有多种形式。有一种大型橱柜分上下两层,下层是柱廊。前排是四个神态各异的女人像柱,后排却是变形的爱奥尼克柱式,柱基还加设了狮爪。家具上层是用大理石和彩色进口石头镶嵌,各种花鸟半壁柱、人物、几何形等纹样装饰。橱柜下部的横档上,雕刻着精致的轩蛇腹纹样,上部的横档上却是镶嵌细密的花饰。整件家具庄严、豪华、神奇,是典型的宫廷家具。

17世纪末出现了一种带抽屉的柜,严格的长方形,有三排或四排抽屉。这种路易十四时期的柜型,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期洛可可时代。

现存的抽屉柜两边圆弧形凸曲面,下有两个涡形雕饰底脚,红色乌木镶嵌青铜雕饰纹样,周边精致的青铜雕饰勾勒轮廓,对称镶嵌青铜雕花拉手,中间镶嵌几个女人头像雕饰。柜底、侧面还镶嵌着男人头像,角隅处涡卷纹中间嵌着贝壳。整件家具深红色的底上镶嵌着金色的雕饰纹样,显得典雅、优美、别致,这种家具的造型和工艺是18世纪洛可可家具的先驱。

另一件带抽屉的小柜是1700年制作的,这件小柜有些像Mazarin写字桌的上部外形,只是正面抽屉的分布不同。整块家具立面上对称地排列着四排抽屉,外表面布满了镶嵌花叶纹饰,这是在黄檀木底上嵌着象牙雕饰的茉莉花纹图案,异常丰满、华丽。

1700年制作的一件墙角柜,更是极其罕见的法国路易十四式家具。柜分为上下二层,下层是带柜门的封闭实体,柜表面是半圆形,上层敞开的阶梯式搁架,搁板正面也是半圆形,周边轮廓却是波状形。底座下缘也是波状形。柜体表面镶嵌着青铜雕刻的装饰线、花叶纹和人头像装饰,异常精致、秀美、生动。

一件法国路易十四末期的书柜,高度不到1.5米。这个书柜的特点是柜门用纱网制作的,空透的柜门使柜内空间一览无遗。书柜周边几条凸凹线,暗红色的家具画龙点睛地镶嵌着铜雕饰纹样,对比强烈,增添光彩。整件家具简洁、轻巧、典雅。法国路易十四末期,1715年制作的一件大型橡木衣柜。

法国著名的宫廷家具大师安得烈·查里土·鲍里在家具上用黑檀木镶嵌精致的纹样,并在家具主要部位用镀金的青铜和龟甲作表面装饰。他创造性地发展了精致的镶嵌细木工艺,将金属片与龟甲重叠在一起切成图案,再镶嵌在家具表面,形成了—·种“鲍里”式贵族化的装饰风格。这种“鲍里镶嵌技巧”在巴黎,甚至远到德国等地也广为流传应用,在以后的路易十五时期家具中更是大量应用,形成法国洛可可的独特风格。

鲍里于1709年制作的一件带抽屉的柜,这件家具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代表作。如同Mazarin写字桌,也有8个支脚,因此,也被赋予“Mazarin带抽屉柜”的名字。外部S形支脚,上端是带羽翅的女人头像雕饰,底脚是叶板纹和兽足雕饰,内侧对称四个支脚呈倒置L形,曲形叶饰纹顺势而下,底脚是倒置宝塔螺纹雕饰。上部柜体为二排抽屉,柜体下端角为圆形,柜上面和中间有两条精致的轩蛇腹雕饰横线。抽屉外形也饰以金色的轮廓,再配上精美的拉手、面页雕饰。这件家具的所有雕饰都是青铜雕刻纹样镀金,黑檀木的抽屉表面用青铜镶嵌更纤细、优美的涡卷花叶雕饰。整件造型奇异、炫耀、庄严、豪华,象征着统治者的权力和财富。

鲍里在当时的法国非常有声望,而且是多方面发展。制作一流的家具作品,不仅要有优秀的木工技术,还要有精湛的雕刻、镶嵌、贴金等细木工技术。鲍里在他的家具厂,同他的四个儿子实行技术分工,生产了大量精美的家具。17世纪后期,鲍里为凡尔赛宫廷设计的一件大型衣柜,是的里镶嵌技巧的典型代表作。在黑檀木上用铜和龟甲镶嵌镀金纹饰,非常严谨、细腻的刻画,非常精致的细木工镶嵌是无可挑剔的完美,令人赞叹。在这件高2,54m的大型宫廷家具门扉,对称地设置雕饰图案,细密雕饰着横饰线、轮廓线。上下对称矩形轮廓中,镶嵌涡形叶彩色纹样,中间大块矩形轮廓中,上部涡卷叶饰护拥着飞檐柱头,下部涡卷花叶纹样上雕一柱顶,上面对称地有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画面雕饰。特别有特点的还是柜的铰链雕饰,正方形上雕饰团花,横向相对伸出莨苕叶雕饰,坚固而有力。底脚对称雕饰着女人头像。整件家具宏伟、壮观、华美、生动,堪称一绝。

鲍里遗留下来的优秀家具作品主要是橱柜,这件大型衣柜形态是属于厚重较大的建筑正面,而鲍里的创造性在于,用精心设计的装饰图案赋予了家具自身的轻快、典雅、优美的形象。这件家具作品代表了他的特色。

三、德国巴洛克家具

17世纪上半叶德意志各诸侯国受到30年宗教战争的破坏,巴洛克艺术的影响相对较晚。但是一旦适应了新的环境,德国巴洛克艺术也获得了飞速发展。由于新的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新兴的贵族掌握社会的实权,兴起了巴洛克宫廷建筑艺术风,也促进了德国巴洛克家具的发展。受到荷兰巴洛克家具的影响,德国家具的造型较简练,采用雕刻和薄木拼贴镶嵌工艺,装饰精细华美而又统一。

1682年德国制作的一件汉堡柜,柜体正面,三个扶壁柱浮雕,中间柜门近似椭圆形的凸凹轮廓线,四角隅雕刻着细密的装饰纹样,下部三个小壁柱中间的抽屉面上,凸起的多边形轮廓线,配置金色的金属拉手。柜顶部凸凹线檐板较深,正中雕以装饰纹样:底足却是圆球形柜脚,略有上重卜轻之感。伹整件家具直线构成的外形中,表面装饰以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线脚,形成曲直线的强烈对比,再加以精细的雕刻纹样装饰,仍给人以统一端庄、华美亲切的感觉。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德国的家具也如同荷兰与英国的家具,受到中国家具的影响。非常明显的是家具的底脚,采用了中国式的曲腿,替代了螺旋式旋木直腿。同时,受到法国路易14式家具的影响,形成了豪华的德国巴洛克风格。

1715年德国奥格斯堡为丹麦王佛列德利克四世制作的银玉座,前腿为柱式,柱脚是卧式人面狮身怪兽,后腿曲线上部涡形,底足兽爪。底褪间横撑为直线十字撑。前腿间座面下的三角形上,浮雕佛列德利克四世的组合文字图案,扶手支撑柱是蜜瓜形旋木。高高靠背的圆拱形顶部雕饰着丹麦王室的纹章,两旁是直立的雄狮。座面和靠背是用华丽的刺绣织物包覆。整件家具庄严、豪华,象征着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1650年一1660年间制作的一件扶手椅,装饰几乎都是涡卷形构成。高高的靠背上端横档波浪曲形框架雕刻两个柔软耳状纹饰,下面对称两个海豚雕饰,笔直的竖框带有波浪形横纹,顶部两个人形雕像,下面横档外浮雕涡卷饰纹样。扶手涡卷饰起曲线顺势而下以涡卷纹收尾。前腿垂直而下到底足突然外向伸出涡卷纹饰。座面下前望板和腿前横撑,一小一大两个对称涡卷纹装饰。整件家具塑造了一种奇妙而浪漫的形态,而又显得端庄。1666年制作的一件写字台,模仿采用法国巴洛克鲍里风格的家具。桌下四个旋木底腿黑白相间呈锥形,圆球形底足有镀金青铜叶饰包覆,长方桌体两个抽屉和侧面板银白色底上用象牙镶嵌纹饰图案。较宽桌边框分割成长方形,装饰中国风土人情画面。桌上柜体分割成大小不同的矩形,矩形边框银白色底上也用象牙镶嵌纹饰,中间画面是中国人物景象。柜上端三个曲线梯形顶部,两边较低形装饰花纹,中间较高形装饰中国的树木和人物。这件巴伐利亚家具装饰精美,造型奇特。

五、英国巴洛克家具

安妮皇后之间的半个世纪中。早期的家具一方面是具有奢华精美风格的宫廷家具,另一方面则是受荷兰影响而在民间流行的风格朴素的胡桃木家具。威廉三世和安妮皇后时期巴洛克家具更多地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中以贴木技术和镶嵌细工最为杰出。此期的镶嵌细工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在黑白底上用黄褐色木或象牙镶嵌装饰各种花鸟纹样:二是在黄色贴木底上用深褐色木材镶嵌精细的蔓藤花饰,两者共同特点就是纹样繁密、色彩高雅和技艺高超。英国家具受到中国家具很大影响。

1、查理二世时期家具

英国巴洛克是从1660年英王查理二世复辟时期开始的。查理二世曾在法国路易十四世宫廷和荷兰流亡生活,1660年英国共和制崩溃时,又回到英国恢复了统治。查里二世在室内装饰和家具艺术中引进了路易十四世的巴洛克风格,刺激了英国的贵族们,使他们又开始豪华的社交生活,使用宫廷型的奢华家具。

1670年制作的一件黑檀木小桌,受到路易十四世的宫廷巴洛克风格影响,装饰得非常豪华。桌的四腿是女人裸像柱,曲形腿收到底端又雕成一兽足,且加方托木,腿间横撑内凹成C形连接,望板下悬挂银色的涡形、带叶树枝透雕,黑檀木桌面用白银镶嵌雕刻着E、D的大写字母,这是狄沙特公爵夫人伊丽莎白(Eligabeth Countess of Dysart)姓名字头的缩写字母。整件家具黑中透白,曲中见直,对比鲜明,非常精美、生动,是典型的英国路易十四式风格的家具。

1666年制作的一件胡桃木藤制扶手椅,也受法国路易十四世影响。椅靠背非常高,周边是精致的透雕纹饰,顶端是透雕王冠,椅前腿、扶手和扶手支撑柱都是曲线,以涡卷纹收尾,后腿向后弯曲。前腿间横撑也透雕王冠,与靠背上王冠遥相呼应。靠背和座面都是藤编制,其色彩、质感与胡桃木雕刻和构件非常协调,统一为一体。整件家具豪华、庄严、精美。

一件1685年雅可宾式躺椅,床面也是藤编制,床腿是栏杆式支脚,兽爪底足,腿间加以雕刻涡卷莨苕叶饰靠背向后倾斜,旋木立柱间上下横档外是透雕纹饰,中间纵板三条曲线外加透雕纹饰曲线。这件家具端庄,豪华。也是受到法国巴洛克家具风格的影响。

1680年制作的一件胡桃木扶手椅,靠背和座面藤材编织。高高的靠背螺旋纹立柱的顶端有小人雕饰,上下横档和纵板边板上雕饰密集的动物、植物等图案,曲线扶手涡卷纹收尾。前腿扭曲复杂的雕饰构成,前腿间横档板也是细密的雕饰。这件精心制作的英国巴洛克家具

做工考究,造型端庄,装饰华丽。尤其轻盈透明的藤制编织面与木框架繁杂厚密的雕饰相互映照,形成强烈对比,更显得生动而富有生气。

另一件长方凳是1685年制作,典型的山毛榉底座框架凳,是巴洛克时期留存—卜来相当少的几件凳子之一。座面包覆的软垫下有流苏装饰,四腿S形曲线构成,涡卷纹饰起头并收尾。前后两腿间设置的透雕圆拱形上装饰涡卷形二方连续纹样。这件小家具上实下虚,曲直相间,非常别致而精美,是难得的罕见作品。

英国1683年制作的一件伊丽莎白式椅,日本式靠背、中国式黑漆镀金装饰。靠背顶部横档板波浪山形,装饰涡状茛苕饰边线。竖框内凹曲线涡卷纹收头,中间纵板曲曲折折的外形内有花草动物之类装饰,在横档下也有一波浪曲形装饰。藤制座面下的四腿涡卷起头略呈S形曲线下到底足分出两个涡卷形。四腿间座面下装饰大同小异的倒置三峰形装饰,上面黑漆描金花篮图案,与上面靠背装饰呼应,腿间下横撑波形曲线构成。这件宫殿家具显得华美、高雅。

1680年设计的长方形木桌,桌面胡桃木镶嵌,高而长的螺纹饰四腿却雕有粗大的爪球形底足。前后腿间曲形横撑交织到中间横撑,都是精心雕刻的纹样装饰,上面还雕饰装满花卉的小花篮,虽然有些损坏,但仍使人感受到法国巴洛克家具的影响。英国巴洛克时期常常用一种牡蛎的高贵材料镶嵌,1665年制作的成对柜的一件,底座是柱廓式,旋木串珠饰六腿构成,周边横撑用银色的牡蛎镶嵌装饰线。上面柜体黑色的底面边框,小方块有节奏地排列镶嵌。抽屉面对称镶嵌拱形装饰线,中间是银色雕饰拉手。中间柜门十字线、对角线端头也雕饰银色的纹样。柜侧面黑色底面也布满了几何纹样。柜体下部边缘装饰波浪形银色雕饰。据说这件华丽,优美的柜是亨利·玛丽亚女皇使用过的家具。1675年制作的书写,螺旋纹四腿垂叶饰底足,腿间横撑几何形曲线交织。上面柜体柜门翻下可作桌面书写使用。柜体表面用牡蛎镶嵌疏密相间、大小不等的椭圆形装饰有非常美丽的花纹。整件家具非常典雅、轻巧和优美。

1675年制作的一件图书馆大型书柜,橡木框架玻璃柜门非常简朴,仅上下横档雕刻精致的纹饰,底部六个圆球脚。整个柜体上长而窄,下短而宽,比例适宜,协调得体,做工精细,质量上乘。据说至今仍在使用之中。

2、威廉·玛利时期家具(1688年-1702年)

1689年英王威廉三世从荷兰回英国执教,随之带来了家具的新思想、新风俗和新标准。他推崇荷兰式家具,并从荷兰、弗兰德尔和法国带来工艺师,到英国专门设计制作家具。并且还吸收中国和印度的东方特点。家具大部分采用旋木直的或弯曲的线条构成,旋木直腿常有喇叭形、八角形、栏杆形等,底足有爪球形、梨形、兽爪状、涡卷形等,腿间横撑常为x形。雕刻纹饰常以叶饰、花纹、C形涡卷纹和螺旋为主题,还常常油漆镀金。

三件具有荷兰风格的英国巴洛克椅子,端庄、典雅,却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扶手椅是栏杆式构件,前腿底足是C形涡卷曲线,前腿间中部横撑是涡卷叶饰透雕装饰,靠背顶部和背板两侧都是涡卷叶饰雕刻纹样,靠背和座面是藤材编制。

1690年制作的柱廊式底座柜,上面柜体表面用白色的和染色的象牙以及各种颜色的染色木材镶嵌,四办花形轮廓中镶饰花篮、花朵和带枝树叶等图案,绚丽多彩,醒目鲜明。也是文艺复兴以后百年间人们愈加热心于大自然装饰表现家具文化艺术。

一件无扶手的椅子仅前腿是栏杆式,底足是梨形,前腿间横撑却是串珠饰旋木。后靠背立杆是由后褪直通而上到顶端呈涡卷状收头,靠背板由两个圆拱形羽纹雕饰构成。整件家具直曲相间、端庄而又轻巧。

英国柜类家具受到荷兰风格影响,在实用的前提下,发展英国本土的传统胡桃木家具,广泛流行贴面镶嵌工艺。一件17世纪末期的橱柜分为上下二层,上部是柜体下部是三排抽屉,柜顶部三角楣加设较高的圆拱形装饰板,家具表面都是精致的薄木贴面细木工装饰镶嵌的花纹图案。

另一件英国橱柜柜内藏有贵重物品,柜表面是薄木拼贴镶嵌装饰纹样,柜腿是螺旋纹直腿高脚廊柱式,这种廊柱式底架从文艺复兴开始,在欧洲常常见到,多为六条或八条腿。还有一种廊柱式抽屉柜,底腿是带喇叭形的栏杆腿,圆球形底足,腿间横撑是x形,中心连接处有尖顶饰。上面柜体是不同分割面的抽屉,抽屉上有拉手和面叶雕饰点缀,这三件具有荷兰风格的英国巴洛克家具非常端庄、典雅。

17世纪中叶以后,在欧洲盛行中国风格的家具,当时的英国上流社会和宫廷也都卷起一股异国家具风。1688年英国威廉·玛妮时代,西方的商人从中国大量进口物品,同时也把本国的手工业者带到中国广州等沿海地区的家具作坊中,直接生产英国的扶手椅和柜子等家具,应用中国花饰和漆绘技巧制作描金彩绘家具,家具工匠们也把中国的家具生产技术、漆绘工艺和花饰造型带到了西方,一方面进行临摹制作,另一方面有选择地吸收。使中国的花饰和漆绘工艺在英国得到应用,形成了英国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又一特色。通常家具底色为黑色或红色,彩绘中国风土人情的画面。虽然其油漆技术不及中国油漆家具精巧,但这种新兴的东方技艺对于当时欧洲的家具艺术风格影响很大,并迅速从英国向外扩散,很快流行到荷兰、柏林等地,同时也为即将兴起的洛可可风格的家具打下了基础。

17世纪末期的1670年一1680年,英国威廉·玛利时期的一件具有中国风格的漆绘家具,这件橱柜的柜体正面是黑漆底彩绘金银红绿等多彩的中国的花鸟风土人物,四周金色的合页、面页、包角点缀,既是装饰又起到功能作用。金色的柜架是法国路易十四式风格的豪华雕饰,四个美少年雕饰支脚,以叶板纹饰收底,两脚间花纹叶饰护拥着两个爱神小天使的透雕。整件家具豪华生动、富丽堂皇。

3、安妮女王时期家具

安妮女王时期(1702年一1714年)的巴洛克家具仍有荷兰式的遗风,细腻优美的贴木和镶嵌细木工是此时期的一个特色。同时,英国受到中国风格的影响,开始应用中国的油漆彩绘的技艺装饰家具,通常家具以红和黑为主作为底描金彩绘,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油漆珍品柜。这种新技艺对于当时欧洲的家具影响很大,很快流传到荷兰、柏林等地,发展到18世纪中期前在英国更是盛行。也是由于中国风格的影响,安妮女王时期桌椅柜家具脚几乎普遍采用弯腿造型,取代了旋木直褪,并用爪球脚、涡卷脚、兽爪脚等形式为底足。弯腿形式是从中国经过荷兰演变而来的,原来是一只龙爪抓住一颗金石,后来演变成各种式样,使单纯而庄严的荷兰式风格逐渐变为较柔软和富于变化的造型。此时期的家具比前期威廉·玛利时期家具更力口轻巧典雅、优美舒适,已经趋向于洛可可式的风格。

威廉·玛利时期与安妮女王时期广泛流行的一件橱柜,分为上下两层,上部书柜柜门翻下可做书桌面板,内部贮放书和文具;下部衣柜有三个渐变分割的长抽屉,配以圆球底足。当时最为著名镶嵌细工的两种主要形式在这件家具上都有所体现。家具表面边框是胡桃木贴面,深褐色贴木底面上用黄色木片为材料镶嵌精细浓密的半莨苕叶饰:书柜柜门中间则在黑色底面上,用黄色、褐色、绿色染色木材嵌成花环、花鸟、涡卷茛苕叶饰等图案,整件家具精作细琢并用银色的金属小雕饰件点缀,显得异常美丽动人。

1715年制作的扶手椅,是英国17世纪末18世纪初,上流社会最流行、最受欢迎的椅子。弯腿造型,高靠背包向前成耳状,连接到扶手,扶手边缘向外呈涡卷形。整件家具的靠背和座面满包华丽的缀织物,线条流畅,外形优美,非常协调、舒适。

安妮女王时期广泛流行一种高柜,左侧高柜有纤细而修长的弯腿,上面柜体圆拱形柜门框架嵌板,下面柜体倾斜柜门翻下可做桌面板使用。这件1770年制作的高脚柜是17世纪末创新家具,在18世纪初流行。右侧则是双圆拱形衣柜,上面柜门微倾斜镶嵌两个镜子,下部柜体倾斜面下有大小不同渐变的小抽屉,底部四个圆球脚。这两件家具造型简洁,装饰洗练,直线、曲线交织,比例均衡,厚重而严肃的巴洛克风格逐渐走向较为柔和而富于变化的途径中。

1715年制作的一件高脚梳妆台,这件家具有梳妆和办公两种功能。柜体倾斜柜门翻下可作为梳妆用台面,柜内连环拱形空搁可放化妆用品,下面柜门翻下可作为办公写字桌面,底褪修长而笔直。柜上部则是尖拱形梳妆镜,可摇摆调解角度。这件橡木家具用少量槭木和花梨木镶嵌,造型非常简朴、轻便。

一件桃花心木小凳成对制作,这是1715年大量制作小凳留存下来的。S形曲腿上端弯部雕刻贝壳和莨苕叶饰,座面软垫包覆华丽的织物面料。整件家具轻巧、优美、华丽。另一件也是成对制作的桃花心木边桌,纤细而修长的曲腿上弯部雕饰贝壳。这两件安妮女王时期典型家具表现的S形优美曲线,非常优雅迷人,表现出洛可可的风格特点。

六、美国的巴洛克家具

16世纪末17世纪初,大批移民主要是英国清教徒从欧洲迁入北美大陆创立了殖民地。经过美国移民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社会财富逐渐丰厚,生活艺术随之日受重视。美国的家具经过1700年一1725年以模仿英国为主流的过渡时期以后,开始接受英国、荷兰、法国以及中国的影响,使美国家具进入了巴洛克时期以及以后的洛可可时期。设计史家将1725年一1780年这段期间的家具风格都称为美国殖民时期家具。

美国殖民地时期早期,家具的首要因素是实用,因此家具造型较为结实、简朴。受到来自英国移民的影响,美国开始流行英国雅可宾式家具。英国的雅可宾式家具造型比较瘦长,旋木构件,单纯而刚劲,1664年英国的移民从荷兰将这种质朴的家具传人美国的纽约、费城和宾州等地。一方面直接将这种家具运到美国,另一方面移民的家具工匠在美国本地仿制而成。美国早期的家具在英国家具基础上,根据当时贫困的生活条件和实用主义出发,将家具的造型单纯化、简朴化。使家具的造型与功能相结合,形成了美国简朴,实用的巴洛克家具风格。

一件17世纪上半叶美国巴洛克食品柜,柜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台架,有较粗壮的支腿,前腿为蜜瓜形旋木,后腿为直腿,上部柜体几条横饰带上雕饰着连续小垂线,非常有节奏韵律之感。柜体上层内收,在两个柜门上面凸凹雕刻着矩形和菱形,正中浮雕扶壁柱和圆拱门:柜下层是对称二个抽屉,边框成对扶壁柱雕饰,抽屉面凸凹装饰线。柜上横档两端雕饰柱顶形,由较粗壮的旋木柱支撑,与下部前腿相呼应。这件美国殖民地家具粗犷、简朴、素雅,是典型的美国巴洛克家具。

美国由于历史短,居民全部是移民和移民后代,不但缺乏传统也较少保守思想,更为讲究实际。其初期家具设计是单纯实用主义,并在实用中发展出一条功能第一的基本设计思想,一件美国桌椅两用家具是最好的典范。蜜瓜形旋木支腿,圆球形底足,腿间设置横撑下边缘芝麻纹曲线。扶手支撑也是蜜瓜形旋木构件,最引人注目的是靠背,翻下来当桌面使用。这件家具简单、朴实,重在实用。反映了美国人民的开拓创造精神。

另一件17世纪后期的折叠桌,橡木制作,可折叠,可折叠的桌面有开闭脚支撑。橡木桌面涂饰大理石纹样。桌的台座是梯形,底足半圆球形,支腿蜜瓜式旋木柱,桌面半圆形,展开合并为圆形。这件农家小屋中使用的桌子朴实、厚重,实用。

17世纪末一件大型仿英国的高脚柜,柜台架有5个螺旋纹旋木支脚,圆球形底足,腿间内凹C形曲线横撑连接,柜体抽屉面自下而上渐变分割,非常有韵律之感。几个对称的拉手和面页,画龙点睛、强烈对比,起到了增添光彩的作用,使大面积的柜体高大而不笨重。这件柜橱虽上实下虚,上高下矮,但却是下宽上窄,并自下到上内收,使家具稳重挺拔,朴实典雅。

17世纪末的一件美国雅可宾躺椅,仿制英国后期雅可宾家具制作,但是更加简化了。旋木直腿构成,腿间横撑变成为简洁的涡卷纹曲线造型,靠背也变成了藤制面,仅顶部有雕饰。整件家具简洁、轻巧、优美。

美国巴洛克的椅子家具多用旋木构件组成,有的椅靠背是多根旋木杆件构成,有的是雕刻嵌板构成,有的则是等距横条板构成。还有—件是马萨诸塞州17世纪到18世纪以来,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长授予学位使用的椅子。这件椅子原形是来自英国伊丽莎白时期上流社会所使用的“权威椅”。椅子造型与众不同,虽然也是旋木构件,却是围绕三角形底座构成,三个粗实的支柱腿直到扶手处,三角底座腿间两根圆径横撑,又垂直相交几个细尖的旋木直棂,后靠背下部对称几个细旋木直棂倒三角形交于后腿或座面,上部则是水平矩形内由几个细旋木直棂构成。这件基本以线构成的家具既庄严稳重,又轻巧典雅,象征着上层社会的一种权威性。另一件大学授予学位的板条椅则是又一种形式,窄而特别高的靠背圆立柱直通到后腿。靠背间是一排排有节奏排列的波浪形横板,富有运动感。薄座面下望板边缘波浪形装饰。前腿上细下粗锥形旋木柱间横撑也是旋木装饰。整件家具上窄下宽,挺拔向上,象征着一种权势和地位,却又不失轻巧和典雅。

1680年一1710年间的板条靠背扶手椅,直线结构组成,靠背与后腿一根垂直旋木柱,中间排列三个横板,旋木扶手由后向前外倾斜,垂直的旋木前腿顶端蘑菇形圆盘,座面设以软垫。这件枫木和橡木制作的家具非常有名,做工精细,造型朴实,简洁而又轻巧。1675年一1700年间制作的橡木柜,上面的嵌板镶嵌郁金香和葵花图案,框架立柱上高浮雕旋木装饰。下面四个小抽屉面上对称雕饰倾斜两个椭圆形,中间圆形小拉手。这件小家具是由英国雅可宾家具风格发展而来的造型,非常朴实、稳重和典雅。

18世纪前期,美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经济迅速增长,社会财富也渐丰厚,出现了许多富裕的商人和土地拥有者。在美国大西洋沿海地区出现了许多精致的房屋建筑,并配备了家具。这些家具大多是模仿威廉·玛利时期的家具风格。170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胡桃木秘书橱,周边设以装饰线条,柜门呈斜角的嵌板显出美丽的自然木纹理。上部柜门翻下来可当桌面使用,下部抽屉面由上而下渐变分割,对称点缀锥形雕饰拉手,非常严谨精,表现出和谐的节奏韵律之美,底部设以圆球脚。整件家具直线结构组成,非常简洁、朴实和精美。

宾夕法尼亚1700年—1730年的另一件胡桃木橱柜,双圆拱形柜顶有三个小尖塔,上部对开柜门设有镜面,中间倾斜柜门下渐变分割的不同大小抽屉面。深色的抽屉面和门上点缀银白色的雕饰拉手,分外鲜明,对比强烈,为整件家具增辉生彩。1700年—1730年的高脚抽屉柜,这件模仿英国的高脚柜胡桃木制作,枫木饰面。柜体抽屉渐变分割,饰以雕饰拉手点缀,柜体下板边缘连环拱形装饰,底座六根纤细的蜜瓜形旋木腿圆球足,腿间前面和两侧横撑呈内凹曲线。柜体上部严谨的竖向纹理与下部活跃的曲线造型形成强烈对比,上实下虚,直曲相间-这件朴实的美国家具非常典雅而优美。

1700年—1725年的美国扶手椅,模仿英国17世纪末18世纪初上流社会最流行的椅而制作的,却有了变化。有耳形的靠背顶部曲线中间凸起,扶手呈涡卷状外翻,后腿方木略后撇,腿间蜜瓜旋木横撑,这些改变表现出美国巴洛克自己的民族特色。整件家具连续流动的曲线外形以及上部椅座包覆面料上的波动曲线,相辅相成,形成一种动态的韵律美,非常漂亮而优美。

1700年—1770年间的一件靠背椅,枫木框架前腿和横撑旋木件,高靠背曲形圆木立柱与后腿相连。靠背纵板软垫包覆皮革面呈S形曲线,是适合人体脊椎的曲线,明显可见这是吸收了中国明式家具靠背椅的曲线造型。皮革周边两条钉子装饰线随着靠背曲线而起伏,座面软垫皮革包覆呈前方后圆、前大后小。这件简朴的家具既融合了东西方家具文化艺术又具有美国民族特色。

七、西班牙的巴洛克家具

西班牙的巴洛克家具是在菲力浦四世和卡罗斯二世的宫廷中展开的,并直接受到意大利和法国巴洛克家具的影响。家具的镶嵌、雕刻等细部几乎部是借鉴和模仿,西班牙家具的造型较为粗扩而单纯。

17世纪中期的一件典型的西班牙碗柜,螺纹饰旋木底腿间设置串珠饰横撑,上部柜体乌木底上用象牙和龟甲镶嵌轮廓线,正中几何形交错排列中间人物图案。柜顶部长廊装饰涡卷形花格,栏杆柱上端有小尖塔装饰。柜下缘芝麻纹曲线装饰。黑色的底面与粗扩的白色镶嵌轮廓形成鲜明的对比,既为家具增添了光彩,却又显得单纯的有些不协调。

另一件1 7世纪上半叶的西班牙柜更加严谨。底座柱廊式螺纹旋木腿间扁方横撑。上面柜体分割成一个个小矩形,每个矩形斜面凹进又一小矩形。镀金青铜雕饰镶嵌遍布每一个面。中间则重点装饰成壁龛形式,对称四个黑白相间的螺纹圆柱,中间拱门内有一人像雕塑立于台座上,形成这作家具的视觉中心点。在周边粗扩而又精致的轮廊装饰衬托下,愈发生辉增色,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件家具受到了南部德国家具文化的影响。

17世纪早期西班牙的一件长桌,较粗的旋木腿方足间扁方横撑,桌面下二个抽屉面上浮雕对称玫瑰饰,中间串珠饰构成圆拱形装饰,立档与桌面乎齐雕饰曲形涡卷饰。K桌单纯而简洁,粗扩而精致,表现出典型的西班牙家具文化特征。另一件17世纪后期的西班牙长桌却更多长一些巴洛克的特点,桌支架腿波浪曲形涡卷饰雕刻构成,腿间横撑也是曲形涡卷饰造型。两支架间连接有铁制装饰线,由腿下横撑处弯曲向上对称形成拱形,并以涡卷纹收头固定于桌面内侧。弯曲纤细的金属丝线既与木支架涡卷曲形相互辉映,又与粗犷的木框架形成强烈对比,形成了独特的西班牙巴洛克的家具文化艺术。

17世纪后期还有一件西班牙扶手椅,模仿法国路易十四式家具,木框架都是由波浪弯曲线构成,涡卷饰底足,H形横撑以涡卷饰相连接。软垫靠背和座面深色皮革底上,装饰非常醒目的波浪曲线对称图案,这种单纯鲜明的装饰是典型的西班牙家具文化特色。

欧洲巴洛克家具文化艺术总的趋势是打破古典主义严肃、端正的静止:伏态,形成浪漫的曲直相间、曲线多变的生动形象,并集木工,雕刻、拼贴、镶嵌、旋木、缀织等多种技法为一体,追求豪华、宏伟、奔放、庄严和浪漫的艺术效果。但是各国又有其独自的特点,意大利巴洛克家具华丽,佛兰德尔巴洛克家具挺秀,荷兰巴洛克家具典雅,法国巴洛克家具豪华,德国巴洛克家具端庄,英国巴洛克家具精细,美国巴洛克家具朴实,西班牙巴洛克家具单纯。从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巴洛克家具文化艺术开始,欧洲已经形成了以法国为中心的家具文化艺术发展运动。

jjsy-blkjj-ydl-20110914-4

jjsy-blkjj-ydl-20110914-7

jjsy-blkjj-ydl-20110914-8

jjsy-blkjj-ydl-20110914-12

 


乐趣公园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风靡西洋的巴洛克家具——家具世界 风格千古(八)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