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老师的《漫道函谷关》雕塑 70*69*48cm
青牛漫步如驾云,雕塑形体如山岳,色彩流金,有飘逸、有庄重,有闲情逸致,有大道初开……
有趣的话题和场景:
“老子左手执经,是道德经,右手树一,你知为何?”胡老师问。
“不知”,我答。
“老子最主要的著作是道德经,道德经最重要的一句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物质层次的问题!”胡老师说。
“我还以为是,老子要出关化胡,伸出手指说‘开讲’呢”我嘲笑自己。
“也可以的,道德经在道教中是万经之首,从左手的道德经开始,从‘一’开讲!”一位观者说。
“嘘!少说,请静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对大家说了!”又有观者说。
……哄堂大笑,引起周围一片惊奇。
信佛见佛,信道见仙,信儒见圣——艺术就是这样,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刘海峰老师的《禅影》 釉上彩瓷板
”作品表达的是达摩坐禅,云卷云舒代表的是时空转换,飞逝的雨水(瀑布也行)代表的是时光如梭,落叶飘零代表的是四季的更替——而达摩坐禅入定,以至于佛影和周围的大树融为一体。“胡老师说。
“后面的光晕是太阳出升吗?”我问。
“是太阳初升也可,是佛光展现也可,普照大地者,唯阳光和佛光!”胡老师说。
默,静观,与达摩融为一体,《禅影》如是。
刘海峰:199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2002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雕塑系副主任。
解晓明老师的《持瓶莲座观音》高温颜色釉瓷板 80*40cm
《持瓶莲座观音》中的观音形象源于唐朝,表现手法是敦煌飞天,丰腴、华丽、庄严、慈悲。
明釉形成佛光;暗(哑)釉让观音面容柔和、端详、庄重……;背靠佛屏用仿柴烧工艺浑然天成,如是复杂,如是精彩。
解晓明:200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2000年入南京师范大学任教,期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硕士学位与韩国圆光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
林颖老师的《向日葵》 综合装饰瓷板 85*62cm
”向日葵——毕加索的!“,我看到第一眼就叫到,”浓烈,充满爆发般的生命活力!“
”立体的,就要从墙上跳下来!“我接着惊叹。
”叶叶片片,花花朵朵竟然都是泥塑,有石湾公仔的神韵,色彩更为大胆,施釉更加高超“,我开始数数,”是的,高温瓷,高温釉,而且是绚烂的彩釉。“
”真是艺高人胆大啊,用毕加索的向日葵来做原版创作!要知道《向日葵》的用色和包含的生命力是震撼人心的!“,惊叹是我也是周边的人。
”林颖创作这个作品用了几个月,即便如此还尤嫌未足,说不能见人的。“胡老师说。
”艺术追求无止境。“有人说到。
”赞!“,大家说。
补课:梵·高在自己绘画的成熟期创作了《向日葵》这幅作品,画面上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头晕目眩。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画家用奔放不羁、大胆泼辣的笔触,仿佛使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获得了强烈的生命力,在这里你用“栩栩如生”来描绘这些向日葵,已经显得软弱和浅薄,因为那火焰般的向日葵仿佛是一朵朵燃烧的生命,画家赋予它们一种生命蓬勃燃烧的冲动和张力。有人说这是“梵·高的向日葵”,因为那是他内心火热感情的写照,是他精神力量的外露,就如同没有曹雪芹就没有《红楼梦》一样,没有梵·高就肯定没有梵·高式的《向日葵》。天才的艺术家往往能在某个领域树立起划时代的艺术高峰,后人只能膜拜,绝不可以企及,梵·高就是如此。
林颖 1984年生,江西萍乡人,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本科教学干事。
陈作芳老师的《汗血宝马》郎红釉雕塑 37*30*8cm
细看,郎红釉用的真的很精彩,如血般鲜红。
”这个作品可是陈作芳老师和我国一位郎红釉用的最精彩的大师联合创作,一位是雕塑界泰斗、一位是郎红釉使用泰斗,两人合作,差不多是天下无双吧“,胡老师说。
陈作芳老师的《低吟长啸》中的《低吟》瓷花釉雕塑 34*20*12cm
陈作芳老师的《低吟长啸》中的《长啸》瓷花釉雕塑 38*23*12cm
令人惊奇的是,作品使用的是窑变花釉,窑变不可控,历来就有“十窑九不成”之说。自唐宋起历代帝王皆钦定为御用贡瓷,专有于宫廷而严禁于民间,亦“君无双”之意。其它瓷上可供于贵宦高堂,下可于布衣陋室,唯钧瓷自帝室之下,民间罕见。唐朝更诰封为“神钧宝瓷”,“奇珍异宝”,设官窑每年烧制三十六件,遴选入宫,其余全部砸碎深埋,唐玄宗更立令“钧不随葬”,所以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也甚为稀少。
而陈作芳老师竟能利用花釉的流动性和高超技法表达出马毛的生长方向——是谓千里马,毛色一体,无杂,全身油亮——叹为观止。
陈作芳: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专业,1978年开始从事陶瓷雕塑基础与创作设计的教学,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说品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说品 » 学院符构 上善风物——观风和附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