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月下旬开始,尹虹老师的专有频道依次推出了十期《学院派陶瓷艺术作品》,第一期并不大注意,总觉的自己是外行,看也就是看个热闹,不过仅是作品中的一种文艺味道让人牵肠挂肚——不看感觉就象吃饭少了点味道,于是就开始追剧,一期期延续了下来。
11月12号,学院派陶瓷艺术作品展在中国(佛山)陶瓷总部基地举办,据说雅客满堂;惶惶然也不敢去——毕竟白衣布丁,对艺术鲜有了解,处于雅士之间常手足无措、嘴巴哆嗦、说不出话。
到了13号星期五,下雨,心想又是周末,去的人定然少些,偷偷的溜进去一饱眼福,让从上个月一直藏在心里的馋虫闻闻艺术中《上善风物》的味道。
到了中国(佛山)陶瓷总部基地的陶瓷剧场四楼,一路走过,有感觉的就拍,有触动的就照,末了还请其中一位老师介绍一下(后来才知道是胡佳兴老师,对参展作品和作者了解甚深)。
回来后难掩兴奋之情,就点点滴滴的记录了所闻所见——上风,我也许只得一点,善物,我也许只赏到一处,更多的是胡老师的介绍。
宁 钢老师的《岁岁平安》
大红,中国最吉庆的颜色;黑,颜色中的最沉调子;白,与黑相反,颜色中的最明亮色;黄,中国古典中的至尊色,皇家御用……,几种色彩聚合在一起,当然至尊,却不免俗气,非顶尖高手不能调和。然而眼前的《岁岁平安》却精彩、雅致至极——莲花、祥鹤、稻穗,用线条勾勒了清秀,用色彩填充了稳重。
其线流畅、其形秀气,其意祥和。
宁 钢老师的《岁岁和合》
工笔画有了水墨的意境——丹顶鹤、荷花、稻穗寓意明了……,明黄背景是过渡的——如晨光灿烂,下面的湿地是点蘸的——随意而沉稳。
“丹顶鹤是用金水直接打造的,亮色不耀眼,贵气不外露,立体不突兀……”胡老师说。
惊——色彩比铜亮,光泽比金哑!富贵材质屈服于艺术——叹。
宁 钢老师:1961年生,博士,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景德镇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邹晓雯老师的《天香》 古彩瓷瓶 40*27cm
胎,白如雪;线,细如丝;花红,艳丽;叶绿,翠而充满生机…..,蝶舞其上,轻灵,锦铺其下,秀巧;有着牡丹的富贵,也有着兰花的清秀;香是淡的还是浓郁的——兼而有之,用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亦兼而有之。
近观细赏,感受花的美和蝶的巧,也体会作者的精巧心思和倩倩妙手。
邹晓雯:199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执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
黄胜老师的《天 香》 影青雕刻瓷瓶 30 X 28cm
同为牡丹,富贵的国色天香却用玉来演绎,白胎青釉如青玉浮雕,浓郁的牡丹花香也就幽幽淡淡地变成了一缕缕的幽香。
层层叠叠的花瓣用浮雕和青釉的素描演绎,花枝招展、层次依然……,不逊天然。
“影青雕刻最难是细节,黄胜老师却能花蕊点点立于花心,真是巧夺天工”,胡老师说。
胎白、釉青、色彩浓淡、阴影明暗……,配合浮雕做的天衣无缝,毫米的厚度同样演绎了牡丹的国色天香和绝世风华。
黄胜老师的《天香清韵》 影青雕刻瓷瓶 35 X 28cm
同为青玉浮雕的国色天香,因为青釉裂变成就了一番冰清玉洁的味道。
中国的窑变是奇妙的,钧窑的裂变经典的,汝窑的青釉则是迷人的——似玉、非玉、而胜玉…..,如果它们结合在了一起会怎样呢?
浮雕牡丹,惊艳如此,冰清玉洁而有一番清香,叫天香清韵是否贴切?!
黄胜:1993年与2003年,先后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说品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说品 » 学院符构 上善风物——观风和附雅(一)